我家五岁的娃,因为开始学拼音笔画还有作业,也每天嚷着说“过得没意思,因为还得上学写作业”,这么小的孩子如此说法,听起来好笑,细想却觉得悲哀。
孩子的学生生涯一二十年,是很漫长的。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如果能挖出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深层原因,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上学?心理学家给出解决办法,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
大脑不愿思考,而学生总要接收新东西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威林厄姆在其著述《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说,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为了避免思考而存在的,但学生在学校里总要接收新知识,通过思考将其掌握内化,这个过程对大脑来说极其痛苦,因为中间有很多概念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这就是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根本原因。
解决方法不是没有。一方面是尽量让需要思考的东西变成记忆性东西,这样大脑就可以无感调用,仿佛一个人走惯了那条路,只管“无脑”地顺着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想要达到这点,老师要做到的是,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尽量兼顾学生们的背景知识,这样孩子们通过稍稍费力的思索就能获得答案,从而得到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家长能做的,是在课后增大孩子的阅读面,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广泛接触关于人文、科技、地理、数理化等各学科知识和名人轶事,拓宽孩子的背景知识。
具备足够广的背景知识,能够扩宽孩子的词汇量,填补课堂上一些概念留下的逻辑空白,同时也能将相关要点串联起来,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也会理解得更深,从而增强理解能力。
多练习:需要“自动化”的过程得多练习,可以让思考变得更容易
大脑的思考模式犹如一个人学开车的过程。初学开车,这个人需要盯着仪表盘、两边的后视镜还有脚下的油门和刹车,往往手忙脚乱,但经过一年半载的实践,开起车来就游刃有余。为什么,是因为通过练习,让大脑将开车的一些步骤“自动化”了,遇到转弯或变道等情况,不需要再努力思考就能自动做出反应。
也就是说,通过多练习能让低层次的思考变得像喝水一样简单,这样才能使大脑专注于高层次思考。放在学生身上,就要多练习。通过题海战术增强自己对题型的理解掌握,慢慢掌握一些解题“套路”,让大脑将精力放在更高级的推理和判断上。
练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练习时间,别让大脑产生厌倦。比如番茄工作法,每二十五分钟专注学习,再花五分钟短暂休息,就能让大脑活力满满。
一种是分散练习环境,摆脱枯燥模式,让练习更有趣。比如让孩子记英文单词,除了干巴巴地背词汇表外,还可以写单词小标签贴在家里相应的家具家电上、读一些有趣的英文书、和孩子一起进行英文对话等,方式有趣又多样了,孩子自然喜欢,也不会那么排斥学习了。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