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能把他推回到学校去?”
晓玲和先生大维因为儿子冬阳不上学的事情来到咨询室。冬阳正在读初二,在家已经待了几个月,晚上上网聊天,白天睡觉,和父母不沟通不交流,看他们的眼神儿有些不屑,就连同桌吃饭都不愿意。他们来的目标是:“我怎么能把他推回到学校去?”
前两次咨询,我先处理的是夫妻俩因为孩子不上学给自身带来的困扰,特别是晓玲“感觉没脸见人”的失败感,夫妻间相互抱怨带来的伤害。带领他们做到不喜欢但试着接纳孩子就是不上学了的事实:即使孩子不上学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即使不上学,他也是孩子,不要逼太紧,母子、父子之间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了,不能再有更糟的事情发生。
这样处理之后,夫妻俩在心态上基本稳定了下来,和孩子的关系尽管有波动,但总体上在一步步走向缓和,冬阳甚至可以和妈妈一起外出办点事情,偶尔说起要不要打工,偶尔又提及秋季返校,或者谈一些跟他自身没太大关系的事情。
第三次咨询时,晓玲把核心问题再一次提了出来:“我怎么能把他推回到学校去?”她说,好话说了无数遍,道理讲了无数遍,求了他无数遍,吓唬了他无数遍,都不管用。“人家啥也不说,有时甩出一句就是不想去,还能有什么招?”
都说要对症下药,孩子不上学,在家对父母不理睬,总得有什么事情吧?对此,夫妻俩表示搞不太清楚:“要说不高兴的事谁没有啊,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不至于不去上学呀!”然后,晓玲补充道:“在家天天上网聊天多轻松啊,不想承受学校的压力呗。”
“你真的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吗?”
我让夫妻俩放松,关注呼吸,慢下来,静下来,更能够联结内心。沉默一段时间后,我问得很慢也很认真:“你真的……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吗?答案也许在冬阳那里,但作为他的父母,多少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吧?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事情,你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可能对冬阳来说,事情还不算小?”
他们沉默不语,好像在努力打开记忆的通道,逐一排查。
冬阳学习成绩不错,功课应该不是问题;老师也还比较喜欢他,班主任和英语老师还都很器重他,也应该不是问题……“同学之间……嗯,同学之间有过不愉快……”晓玲犹豫着,突然很确定,“对,这应该是一个原因。”有一次,她问冬阳:“你天天上网都干些什么,有什么好聊的呢?”他说他想在网上找几个“大哥”,遇到危险能够两肋插刀的那种。
晓玲说,冬阳之前的确说过学校有几个学习不好的男生老是跟他作对,给他使绊子。有一次他听说他们准备找个机会“教训”他,还放话说如果上报老师,结果会很严重。晓玲当时也没当回事儿,觉得初中的男生能怎么样啊,也就说说而已。后来一忙,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为了让他们能够有切身体会,我单独拿出一把椅子并把一张纸放在上面,纸上写着冬阳的名字,让他们俩分别坐过去体会:假设他们是冬阳,发生这样的事情,感受可能是怎样的?
大维显得很沉重:“我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害怕,确实不敢告诉老师,怕报复,”然后说,“他没告诉我,妈妈也没当回事,应该挺无助挺失望的吧!”晓玲坐过去好一会儿,面露愧色,也觉得自己太大意了。冬阳比较内向,不善于处理这种有可能引起强冲突的事件,对他来讲应该是件挺大的事儿。
“这些话我就像背课文一样脱口而出”
晓玲还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不上学前的一段时间,冬阳有两个周末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只有吃饭时才出来匆匆吃两口,然后就进屋把门反锁上了。有一次,她强硬敲开他的门,很明显他是在闷头睡觉。可问他怎么了,他却什么都不说。后来,晓玲去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应该是一个女生本来和他关系比较好,不知道是他表白了还是发生了什么,后来这个女生就不再理他了。
晓玲说,回来后她就批评了他,说有早恋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更不应该去搞什么表白,还说:“那个女生不理你正好,我得谢谢那个女生,才多大啊,你就开始想恋爱的事情。你知道作为一个学生,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吗?”
那一次冬阳特别生气,直接把她推出了自己的小屋,吼了她一句:“我—没—有—!”他重重地关上门,晓玲还能听见他在屋里喊:“你懂什么呀,自—以—为—是—”
晓玲说完,沉默了两秒钟。我转向大维和晓玲,邀请他们去体验:“假如,只是假如,你是冬阳,喜欢上一个女同学,结果被拒绝,她不再理你……把自己放回到一个初中生的位置,你的感觉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和父母怎样对待你?”
大维在“冬阳”的椅子上坐下来,不一会儿身体就开始动来动去,说:“浑身难受,很受打击,很失望,很困惑,担心别人知道……对妈妈很生气……总之,很憋闷,没有一个出口儿,所以只能一个人闷头睡觉。”
晓玲缓缓地点头,说即使不坐过去也能体验到这些。沉默了一会儿,她很不好意思也很困惑,说:“我作为老师,每次遇到学生早恋这种事,这些话就像背课文一样脱口而出,根本不假思考。”当老师这么多年,她都是这样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从没怀疑过有什么不妥。可是,如果她是那个学生,她反应的强度也许一点儿都不比冬阳差。
说到希望父母怎么做的时候,晓玲很愿意坐过去体验一下。她发现,孩子这个时候最希望老师和父母做的其实并不多,就是理解,理解自己因为这件事情心情不好,需要时间缓过劲儿来。如果能表达一下关心就更好,至少不要批评,不要讲什么大道理。
“原来,我忽略了这么多!”
这两件事突然让这一对夫妻警醒,他们自以为无所谓的事,对孩子来讲还真是不容易,也许这就是孩子不上学的“罪魁祸首”吧!
对儿子的爱让这对父母想走得更远,去梳理一下更多之前没留意过的事情,才发现还是有很多的。
比如冬阳原本能上一所师资更好的市重点中学,但他觉得没必要折腾那么远,离家不远的这个学校就行。结果,上了学之后,他又抱怨学校的食堂饭菜太差,住得也不好等。夫妻俩一直没理会他,心想你活该,谁让你不愿意去好学校?
还有这次不上学的直接导火索,冬阳说宿舍的卫生间有烟味儿,他上报了几次都没有结果,就要回家住。晓玲发微信说:“不想让你回家住。”他显然生气了,回道:“这是我的家,你不让我回来,我回来还不走了……”回来之后,就再也不去上学了。
……
无疑,这些都成了冬阳心里一个又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他不知道怎么面对,想把家当成“避难所”。但很显然,在这个“避难所”里待得也很不舒服。
咨询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很感叹,孩子出现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很多心理需求没有被看到、被理解,而且不可能得到满足。在生活中,父母也许是太忙碌了,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顾不上考虑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有时候即使知道孩子的需求,但也觉得不重要。殊不知,对孩子来说,那就是天大的难题呢。
所以,孩子出现问题比如不上学等,父母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尽快把孩子推回学校,而是要静下心来,回顾过往的生活中,孩子遇到的难题可能是什么。有了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就会出现。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