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让孩子从游戏中走出来,就用学习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既戒掉了游戏,又让孩子爱上了学习,可谓是两全其美。
孩子如果学习不好,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打击。考不好,你怎么这么笨啊?怎么每次都考不好?你看你最近这学习态度,不能认真点吗?我怎么会你有这样的孩子……全是打击的话,听多了,孩子对学习越是产生恐惧,觉得自己不行。
同理可得,在孩子游戏玩输的时候,批评孩子,狠狠打击他,游戏打的不够好,玩得不够溜,耗时太长,战斗力太弱……将这些体验在孩子玩游戏时输入给他们,一输就说,输了必须重玩,玩到赢为止,久而久之,他一定不愿意玩游戏了。
孩子迷恋游戏,不爱学习,是因为精神上的贫瘠,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孩子在精神上的获得。
1、及时性赞美
孩子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家长是鼓励表扬了,还是不满足于现状,让孩子还要好上更好?大多数家长都习惯性地选择了后者,我们以为这是鞭笞,其实是对孩子认真付出的无视。
为了眼前的这个成绩,他可能已经拼尽了全力,看到眼前的成绩,他可能也很失望沮丧,家长就不要再雪上加箱了。要更多地要看到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攀比,让孩子不堪重压,从而选择到游戏中去释放压力。
2、有方法地赞美孩子
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表扬孩子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本身的聪明。
从小被批评大的孩子,大多是自卑的。天天被打的孩子,内心只有恐惧和害怕。当你内心充满恐惧和害怕的时候,即使是表面顺从了,如果没有发自内心,那都是在讨好。因为孩子还小时,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然而,一旦有一天,你控制不了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反弹,那时候就会叛逆。
长大后叛逆的孩子,100%是小的时候,要么被打骂长大的,要么是被忽略的。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言语上不打骂孩子,要有方法地赞美他们;精神上不忽略孩子,要有有效沟通。也就是我要说的第3点。
3、建立有效沟通,和孩子交流互动
打游戏时,孩子可以交流互动,和打游戏的人在线上交流,和同学朋友见面时交流。游戏作为大多数孩子之间的谈资,更容易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容易打成一片。
再听一听,他们交流什么呢?你昨天玩的怎么样?你玩了什么游戏?这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如果家长注意到这些话题的话,你会发现,孩子在游戏的体验上,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状态。
可是,学习上会怎样呢?家长不问孩子如何努力的,不问他们心情好不好,只看成绩,这导致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激励因素,学习动力不足。
不要强制孩子戒掉游戏,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学会和孩子同频,哪怕和他聊一聊游戏,你们一起玩,先把亲子感情培养好了,找到孩子想谈的话题 ,沟通的语言才有效。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父母说什么都不听,是因为亲子之间的桥断了,想要让孩子戒掉游戏,爱上学习,其大前提条件一定是建立在良性的亲子关系之上
4、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
打游戏会有成就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呢?当然也有成就感,但在大多数父母只问结果的焦虑之下,体会到更多的是失落感。
打游戏会有存在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呢?只要学习不好,在父母那里就没有存在感。
孩子一拿手机就骂,一不学习就焦虑,这样投射给孩子的感觉是,学习是为了家长学的,在根本动力上就不足。
家长要前面说到的及时性赞美和有方法地赞美,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胜任感,一点一点去改变。
人人都渴望得到赞美和表扬,我们都不喜欢被批评,被指责,但我们最爱干的事却是批评别人,指责别人。事实上,没有人会因为说教而改变自己,说教是无用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被指责、打击、数落得多了,孩子提不起学习兴趣,又怎么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呢?
家长把心放安了,孩子自然就越来越好。
5、转变思路,将手机玩具变成学习工具
如何安心?总要做点什么,毕竟孩子玩游戏上瘾太影响学习了,也于身心健康不利。所以,家长要转变思路想,除了自己要放下手机不玩游戏,以身作则外,还要引导孩子将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作为工具使用,而不单单只是玩游戏。
手机的功能很强大,孩子可以用来上网课,获取知识,也可以用来拍小视频,记录文字、拍照片、录音、查找各种学习资料等,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些功能,并且从中找到乐趣,养成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互联网时代,让孩子不玩手机、平板等设备,既不现实,也是一种倒退的表现。科技改变生活,不要拒绝新事物。面对手机、平板等设备,怎么使用,更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