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专家(上海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专家)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学习成绩的变化可能更显而易见。但在过去不久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向学生、家长分享了自己前往武汉进行心理疏导和救治的体会,他提醒大家,心理状态不稳定应该和血压不稳定一样得到重视,“有时候甚至比血压不稳定还严重”。

在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的“首都科学讲堂”上,陆林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身心的发育阶段,他们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则更大。而更加严峻的是,他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评估,新冠肺炎的暴发和流行有可能在一两年之内能够减轻,甚至是能够很好地控制。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全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少要持续10-20年。”

疫情之后青少年可能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什么?首先,有部分青少年被感染,陆林了解到,至今仍有一些过去的感染者处于居家状态。另外,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感觉到恐惧、沮丧、厌倦。还有一些由于不能上学、升学受阻而导致焦虑、抑郁。再者,原有健康作息规律的打破、沉迷游戏、体育锻炼的缺乏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与父母之间产生亲子关系问题。

陆林观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急性应激障碍,比如家里有人去世,或者家人曾突然被隔离,或者是传染病在自己周围暴发,那么这些青少年可能出现急性的应激障碍。这种急性的应激障碍,可能表现为睡不着觉,哭泣,甚至觉得精神有些不正常。

第二类是适应性障碍,包括不能够适应居家隔离、线上学习,还有开学以后不能够适应学校的环境等。比如见到同学、老师,觉得不像原来那样沟通顺畅,很烦扰,或者孩子认为这个学校不好,学习不行,甚至想换一个学校。陆林和同事还见到过有些人感染新冠肺炎康复以后,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他感觉自己虽然康复了,但会担心复发,老担心周围人对自己另眼看待。别人洗个手,或者是说点什么话,他会觉得是针对自己”。

第三类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这也是社会未来面临的问题,叫创伤后应激障碍。陆林介绍,在疫情后,如果我们的心理遭受创伤,一般来说半年之内就能恢复正常,如果半年之内没有恢复正常,就变成了一种慢性的精神心理的问题,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经常做噩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失眠、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

此外,陆林还提到,青少年的自伤行为、睡眠问题、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也需要警惕。

如果出现问题,该怎么办

陆林建议,青少年首先要科学、理性地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情绪反应。其实,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都会有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它,接纳它,并允许它存在”。当然,也要学习如何合理宣泄和调节不良情绪。

具体而言,如果觉得压抑,哭一场也没什么。或者去运动,也可以缓解情绪。还可以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想老师、同学是不是对自己不好,可以去听听音乐、画画。还要学会分享自己的情绪,向自己信任的人去倾诉。

但陆林强调,当感觉情绪紧张时,不要试图用另一个紧张的事替代它,比如打游戏不可取。同时,还应该保证健康的作息规律,一般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为10小时、初中生为9小时,高中生要保证8小时。

如果此时你正感到紧张、焦虑,不妨尝试一下陆林分享的呼吸放松法。坐下来深呼吸,把胸腔里的气呼出去,呼到不能呼为止,然后再把外面的空气吸进来。持续一呼一吸,大概15分钟左右。并且要认真感知呼气、吸气的过程,当我们体内充分和氧气进行交流,会让我们紧张的心跳、心情和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这样就可能减轻焦虑感。

父母、老师千万不要这样做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父母和老师往往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父母和老师在处理孩子的“异常”情况时可能方法并不得当。

疫情期间24小时的无缝带娃让不少父母感到崩溃,面对孩子气人的一面,一些家长也难免暴躁,甚至会打骂孩子。陆林表示这是十分不可取的。他提醒,父母在压力之下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良的情绪转移给孩子,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尽量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如果孩子有非常不好的行为,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但这种惩罚绝对不是打骂,“可以是让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如今,孩子们大多回归了校园,陆林建议,教师、辅导员们也要关注孩子有没有抑郁、失眠、焦虑的情况。他还强调,如果孩子存在问题,也请老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能另眼看待,“更不能打电话叫父母直接把孩子领回家去,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的问题更严重”。陆林认为,如果孩子没有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让孩子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比让其留在家中对身心健康更有利,这时,需要老师、孩子的家长,甚至是专业人士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陆林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确实容易出现一些精神心理问题。但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大部分通过有效的干预是能够得到康复、缓解的,如果有更严重的问题,可以找专业的医生来解决,父母或他人切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去处理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875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上午11:39
下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上午11:55

相关推荐

  • 怎么帮孩子戒除网瘾让孩子主动学习?

    怎么帮孩子戒除网瘾让孩子主动学习?浙江绍兴的贺妈妈反映,孩子网瘾非常严重,回到家基本不学习,有什么办法帮孩子戒除网瘾让孩子主动学习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机电…

    2022年1月20日
  •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怎么帮助孩子戒网瘾)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怎么帮助孩子戒网瘾) 孩子上网成瘾是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是亲子关系恶化的催化剂,是孩子价值观扭曲的直接诱因,也是孩子厌学、辍学的无情推手。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戒除网瘾 2022年7月25日
  • 叛逆期孩子怎么戒手机(小孩叛逆玩手机该怎么办)

    让一个孩子不看手机太难了。 试想我们大人下了班以后,一有时间就赶紧拿出手机来看一会,更别说没成年的孩子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自控能力,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帮助他…

    戒除网瘾 2022年5月1日
  • 沉迷网络危害多,银发族上网要注重健康适度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正在大面积落实,今年4月工信部还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将改造要求具体化。这些举措帮助银发族免受时代抛弃,跨越“数字鸿沟”。如今,…

    戒除网瘾 2022年4月10日
  • 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诸位家长: 互联网络既兴,移动终端正盛;信息交互通达宇内,图文视听精彩纷呈;有助沟通便捷,能广世人见闻,可增少儿学识,更促社会繁荣。然成瘾游戏、邪恶动漫、低俗小说、网络赌博,附生蔓…

    戒除网瘾 2022年9月7日
  • 戒网瘾哥哥(我要戒网瘾)

      失控的可能性仍像阴云盘旋,每隔几周他的心里还是会蠢蠢欲动,也害怕再对其他事物成瘾。“据我所知,成瘾者中没有谁是完全被治愈的。”查理说。 三年前的夏天,两条路摆在27岁…

    2022年5月13日
  • 高中生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高中生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我们去看那些学霸们,他们也想玩,也觉得手机游戏很好玩,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能控制自己,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这就是孩子的差距。   湖…

    2022年2月15日
  • 戒网瘾韩国(国家正规戒网瘾)

    韩国《亚洲日报》12月31日消息,韩国女性家庭部31日表示,将于明日起正式开始全面推行《游戏时间选择制》,废除了韩国实行了十年之久的“强制防沉迷制度”,允许子女及其监护人自由调整游…

    戒除网瘾 2022年5月16日
  •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现在很多家长工作很忙,中学生很多都有智能手机,本人见过太多长期沉迷王者荣耀的年轻人,总结一下对个人的危害。 王者荣耀的受众主…

    戒除网瘾 2022年9月20日
  • 这对父母用了几招成功拯救了不上学只打游戏的儿子

    原本成绩优异的儿子突然宣布不上学,此后9个月,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分白天黑夜地打游戏。这一变化,让父母感觉遭遇了人生最大危机,原本事业有成的父亲变得绝望,半夜打砸东西,母亲一个月瘦…

    202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