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有位宝妈跟我说,她家儿子正在读高三,还有半年时间就要高考了,但是儿子却总是手机不离身。她骂也骂过、道理也说过,但是孩子依旧改不掉手机瘾。
宝妈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之后高考不理想,影响到升学和以后的工作。
这样的烦恼,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有些家长选择”暴力解决”,用武力镇压孩子的手机瘾,但结果是两败俱伤。面对沉迷手机的高中生,我们到底咋办?
高中生沉迷手机怎么办?上瘾模型了解下
高考被称为”一分定输赢”的战争,所以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时期,孩子、老师、家长都会严阵以待。
但现实有时也会出现例外,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沉迷于手机,导致耽误了学业,很可能影响到升学。
高中生孩子沉迷手机到底该怎么办?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上瘾模型”。
“上瘾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商业,人们利用它培养潜在顾客的消费习惯,从而提升顾客对自己产品的黏性,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上瘾模型”分为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四个逻辑。该理论运用在育儿中也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
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孩子能够获得三种酬赏,即: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社交酬赏:
在玩手机过程中,孩子不仅仅可以联系到老师、同学、家长,还可以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找到跟自己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对共同话题进行探讨。
有人理解自己、认可自己,自己还能在网上发表想法赢得赞同。高中生的孩子处在青春期,自然会喜欢这种感觉。
猎物酬赏:
互联网时代,我们能通过小小的手机接触到全世界。通过手机,孩子可以看漫画、看小说、玩游戏,也可以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能分享自己的经历。孩子还可以在网上学习知识、放松心情。
这些资源、信息、体验,对于高中生孩子来说就像是”猎物”,让他们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增长自己的知识。孩子沉迷这种体验,就很难放下手机。
自我酬赏:
无论年纪大小,孩子始终是渴望认同的。很多孩子在网络上活跃,仅仅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
也许刚开始,高中生的孩子玩手机只是为了解压,但是当他们接触到游戏等娱乐方式,通过了出色的操作征服了其他人,赢得了认可,他们便会感到很愉悦。
如果孩子缺乏自控力,就很可能放纵自己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这种方式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越来越沉迷手机。
利用上瘾模型,从根源戒掉孩子手机瘾
了解了高中生孩子沉迷的逻辑,我们也有了破除手机瘾的思路,帮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摆脱”手机”的控制。
具体的实践,需要家长来思考自己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高中阶段的孩子普遍压力大,并且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甚至,他们有可能认为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只关心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家长要察觉孩子的内心需求,用平和的心态去跟他们交流和沟通,释放孩子内心的紧张与压力,解答他们内心的疑惑。
跟孩子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千万不要像”找茬””吵架”一样说话,否则容易产生反效果。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给孩子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任务。比如发现孩子出现沉迷手机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请他帮我们一个忙,在孩子解决问题之后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沉迷手机的情况有所改善之后,我们也需要及时给出肯定:”我发现你最近没有以前那么爱玩手机了,还坚持运动和帮妈妈做家务,真是越来越优秀了!”也可以准备一些奖励,给孩子惊喜。
经过一步步的鼓励和改善,孩子能感受到改掉坏习惯、体质加强、学习进步等”猎物酬赏”,也能收获父母的鼓励和奖励等”猎物酬赏”;还能从父母的肯定中认可自我价值,获得”自我酬赏”。
减少沉迷手机的时间,孩子会发现,自己可以跟父母、同学、朋友更真诚地交流,这是他获得的”社交酬赏”。
孩子玩手机,不必草木皆兵
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几乎人人出门都要带上手机,我们大可不必将手机视作洪水猛兽。高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三观也大概树立,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控力。
所以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跟孩子沟通,看他是否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能否理解沉迷手机的危害,以及能不能学会自控。
只要利用得当,手机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很多软件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料、视频教程,甚至,孩子还可开通直播间,跟网友们一起默默地打卡自习。
所以,对待手机,我们不要将其当成敌人,更应该引导孩子明白:我们是手机的主人,应该用手机来提升自己,而不是让它操控自己。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时间必须花在刀刃上,但一段弦如果过于紧绷,是很容易断掉的。不管是高中还是其他阶段,孩子在学习方面应该”张弛有度”,重视学习的同时也要留一部分时间放松。
我们所说的放松,可以是一家人出去游玩,也可以是孩子去运动缓解压力,还可以是玩玩手机放松心情。
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我们不妨跟孩子商量出一套规则,约定玩手机的时间,让他们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而不是沉迷于手机,耽误了自己。
管教孩子,终究是父母的责任
提到”手机瘾””网瘾”,我们当家长的是头疼不已。但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哪里做错了。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手机瘾后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不见成效后就将孩子送到所谓的”戒网瘾”学校。
然而,很多”戒网瘾”学校看似靠谱,其实并没有合格的资质,如果我们”病急乱投医”地把孩子送进去,最终也只是让孩子受到地狱般的折磨。不信的话,大可以看看杨永信、豫章书院的相关事件。
身为家长,我们始终要牢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当认为孩子”长歪了””染上了恶习”,我们得先学会沟通和反思:自己教育是否把握好了方式和分寸。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