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午儿子做完作业就开开心心地参加同学的生日趴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儿子因为参加这个同学的生日会,在我家曾发生激烈的亲子矛盾。
那天下午儿子要把iPad带去同学家参加生日会,我和他爸爸一致反对。
因为我们很清楚孩子带去的目的是去打游戏,而我们觉得去人家过生日就要开开心心和大家一起玩,而不是一个人低头在那玩游戏。
但是孩子很生气,大声对我们说:“你们从来不允许我玩游戏,只有同学过生日时我才有机会玩,每次都要等很久才有人过生日,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然后坚持要把iPad带走。
说实话,我从没见过孩子这样愤怒过,更没见过他这么大声的对我们说话过。
他今天知道要去参加同学生日会后,整个人都变得心神不定,一直惦记什么时候能玩到游戏。
后来我和孩子协商好,如果有其他人带iPad过去,我就给他送过去,他先不要带。孩子同意了,就去同学家了。
我和孩子爸在家开始反思我们坚决不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到底做得对不对?可以说,我家孩子在读三年级之前是从来没有玩过电子游戏的。
但孩子自从上了三年级,周围的同学经常聊游戏,还有就是同学的生日趴都变成了电子游戏趴。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对游戏完全没有抵抗力,在家没有机会玩,只要遇到同学生日会就开始疯狂的玩……
我们觉得孩子现在慢慢大了,一直以来对孩子玩游戏采取堵的办法已经没有用,现在可能要用疏的办法。
比如每周允许孩子在周末玩半个小时电子游戏,引导孩子有节制的玩游戏,这样孩子对游戏也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不会逮住机会就没办法控制自己,孩子也能和同学有话题聊了。
经过一年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当家长对孩子玩游戏不再紧张兮兮,给孩子自由玩游戏的时间后,孩子对游戏也没那么疯狂了。
家长对孩子玩电子游戏这件事上,更应该采取疏而不是堵的办法。
二
我们家长其实主要担心的是电子游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才会对孩子采取各种手段严格控制,比如不给孩子电子产品、断网、断电等等。
可结果呢?随着孩子年龄越大,我们的控制效果越差?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玩电子游戏是大势所趋,我们挡也挡不住。
2014年有一项对杭州市400名3-6岁幼儿的调查显示,所有幼儿都有玩过电子游戏的经历。孩子玩电子游戏已经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了。
如果我们家长硬是堵住孩子不让玩电子游戏,孩子长大后或者在没有其他人监督下更容易沉迷游戏。
2015年以690分的成绩成为钟祥市理科状元的常书杰,被北大录取。但考入北大后的常书杰,却因多次逃课打游戏,最终被北大劝退。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就在网上发布了公告,为了改善教学环境,学校将18名分数达不到本科分数线的在校学生转为专科。
据了解,这18名在校大学生都是高中时候成绩优异,在高考的时候考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
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身边缺少老师的教导还有父母的监督加上自身的自控力比较弱,所以每天都是在打游戏。
而在学习方面不思进取,完全没有了高中时候的那种热情,整日因为打游戏迟到逃课,学校多次警告还是不知悔改,所以学校才将这批学生全部转为专科生。
百度贴吧上也曾有人这样介绍自己的经历:
在我的童年里,基本上是不玩任何电子游戏的。父母为了防止我打游戏,甚至把家里的网线都给切断了,让我根本就没有打游戏的机会。导致小时候我常常会因插不入小伙伴的游戏话题而感到自卑。
可能是出于补偿的心态吧,上了大学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教的我反而疯狂地迷恋上了游戏,一天24小时我能花18个小时在游戏身上。
现在学也不上了,觉也很少睡,整个人活的迷迷糊糊的。
所以对待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家长要多加引导,不能强硬管控,你管得了孩子一时,管不了他一世。
那要如何引导孩子呢?
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左右,孩子只有学会了自律,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美国著名教育家魏克礼说:
“家长教育孩子,并不是应该控制孩子,而是应该教孩子如何自律。”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不仅仅是为了眼下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更是为了他以后拥有更加美好而自由的人生。
三
那我们要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呢?
1.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教。
在《少有人走的路》的书中指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整天要求孩子要自律,结果自己却做不到:
父母一下班回家就抱着手机刷抖音、追剧,怎么能给孩子树立起少玩电子产品的好榜样?
父母自己熬夜赖床怎么能培养出作息规律的子女?
父母自己爱葛优躺,怎么会有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
请记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身上的问题要去父母那里找。
2.和孩子制定计划,尊重孩子意愿,激发孩子内驱力
知乎上有个高赞答主这样说:“真正的自律是建立在自知、自信和热爱之上的,不是盲目的自我压迫、自我批判。”我深以为然。
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律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辅助者,绝不能采取发号施令的方式,孩子要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父母要多去倾听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选择的机会,孩子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才会更愿意积极配合完成。
3.他律在自律中也不可或缺。
心理学家曾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自律其实就是延迟满足,孩子并不能马上得到自律的好处。要让孩子拥有自律的好习惯,先要让孩子尝到他律的甜,进而实现自律,养成好习惯。
比如孩子通过一段时间努力认真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奖励,这样孩子就更愿意好好学习了。
4.自律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很多孩子在刚开始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会出现坚持不下去、耍赖的情况。
这时候家长绝不能就放弃了,我们最好把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时间都固定下来,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
当然,偶尔有突发事情耽误的话,我们事先可制定些弥补的规则,让孩子知道这次没有做,下次还是要还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无缘无故放弃了。
拥有自律品质的孩子,家长再也不用担心他会沉迷游戏了!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