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到底是什么?
最近几年很流行的一个词,叫“二次元”,各位家长们知道吗?
在这里很有必要给家长们解释一下。
二次元,意思就是“二维”,早期的日本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称为是“二次元世界”。
“二次元文化”其实就是通俗意义的动漫文化。
而在大家眼中认为是小众的动漫,其实一点也不小众。
根据QQ大数据发布的《95后娱乐观-动漫》报告显示:
66%的95后认为看动漫是日常,他们中有超两成的人同时追7部漫画以上,超三成的人每周看动漫的时间高达6小时以上。
另外根据《2015-2016二次元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
二次元用户以90后、00后群体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
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您的孩子是否也在这一群体当中呢?
与此同时,二次元用户付费比例较高,他们乐意在各种二次元内容上花钱,如漫画、写真等印刷品;玩偶、游戏等周边产品,以及声优、虚拟歌姬的演唱会及相关表演。
前两天,我去姐姐的办公室,就听到同事和她讨论女儿迷上二次元的头疼事。
我女儿最近迷上二次元,吵吵着要买那些服装,说是只要给她买,过年压岁钱都不要了,真让当妈的糟心。
穿着上街去,我都不好意思让她叫我妈。
和同事一样糟心的,还有另一位妈妈。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位妈妈“求救”:
“女儿高三毕业了,整天熬夜看动漫,一边看,一边还蹦蹦跳跳,哈哈直笑,神经兮兮的,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呀。”
无独有偶,另一位中学生的姐姐也在网上说:
妹妹一直学习很好,自从接触了二次元就一发不可收拾,学习下降不说,还学说脏话骂人,性格变得奇怪又孤僻,完全不是以前那个乖巧的妹妹。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二次元,现象越来越普遍。
那孩子喜欢二次元一定是件坏事吗?
未必!
只要父母处理得当,喜欢二次元也可以有益于孩子发展。
孩子为什么喜欢二次元?
凡事必有出因,要想处理问题,首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
(1)孤独
亲人,爱好,宠物。
让你的孩子按心里的重要程度排个序,你会不会好奇孩子怎么排?
“猫第一,动漫第二,妈妈第三。”
这是来自一位江苏90后女生小徐的答案。
小徐的妈妈说:“她整个人就迷在动漫上面了,养猫和玩动漫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她的生活,整个心思扑在上面,不跟人交流。”
在小徐的继父看来:她就像一个纯天然的物体,任何人无法走进她的世界,她对身边任何事情都不关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孩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会觉得妈妈最不重要呢?
小徐一句话道出原委:
“猫可以给我的陪伴和心理安慰是爸妈给不了的!”
十三年前,小徐的父母离了婚,她跟着妈妈开始了单亲生活。
为了生计,母亲常年忙碌于工作。当想要抱着妈妈撒个娇时,妈妈忙工作;在学校受了委屈想告诉妈妈,妈妈没时间;想和妈妈唠个家常,也只能茫然的站在一旁观着母亲独自忙碌的身影。
于是动漫和宠物开启了她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放弃沟通并不是心血来潮,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和失望累积在一起,最终在沉默中爆发。
没有声音,没有争吵,最终悄无声息的成为了孩子与父母之间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2)逃避现实,寻找感情寄托
二次元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用各种憧憬的体现虐袭观赏者的视觉体验,本质上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人模糊的对梦想生活的期望。
而部分孩子沉迷二次元或许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挫败。
知乎上有位网友说:“我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很自卑,很颓废的人。
一开始不了解二次元这个圈子,后来因为一个喜欢的角色,尝试了第一次角色扮演。
我觉得二次元带给我的大概是一种改变吧,改变了那段时间里特别消极的我,让我能重新面对生活。
虽然还是会自卑,但与之前相比,我还多了一分自信。”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幻想则是逃避现实的途径之一。
如何应对孩子沉迷二次元?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沉迷二次元,父母如何做才是正确引导呢?
(1)第1步,投其所好
《小王子》一书中说“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我们曾经也和孩子一样,沉迷着某种事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并不难。
演员王庆祥就曾表示,为了了解年轻人,开始逛B站(年轻人文化社区)。
他变身“网瘾大爷”,以“本宝宝”和“老司机”自称,发自拍照、学P图、收集表情包、刷弹幕……不断探索那些有别于他成长年代的二次元话语体系。
他常对人说:“就算是老了,也要做一个萌萌哒的老爷爷。”
他在微博上的行为,更像是一位老人为自己的生活找点乐子,赢得了很多年轻孩子的喜爱。
心理咨询师卢悦说: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一个态度,就是不要和他玩‘叛逆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现在孩子的对立面,试着改变态度,多了解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拥有共同话题的同时,孩子自然会打开自己。
(2)第2步,保护孩子的天性
湖南省2017年唯一考取牛津大学的学霸田斯达,也是一名资深动漫迷。
田斯达从小不爱说话,就喜欢看动漫,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后来他自学日语,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参加字幕组,担当日语翻译。
田斯达的父母说:“虽然他只是个孩子,但同时也是有思想的个体。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去尊重他,最大限度的去保护他的天性,保护他的专注和兴趣。”
孩子所沉迷的事物有很多显性或隐性的好处,不要一概而论地否认。
保护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尊重,孩子自然会学会把控喜爱的度。
(3)第3步,调动积极性
美国达斯维尔市的校长艾米·当妮认为:
孩子的兴趣应该支持,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要成为一名动漫作家,需要一些基础知识配合。
《奇葩说》里许吉如说:“人和人之间,需要的是一份看见感”。
我们和孩子相处,同样需要这一份看见感。
孩子追星乔丹,就带他亲自去篮球场打一场篮球;
喜欢看《自然与科学》就带他去动物园看看,观察大自然;
沉迷二次元,也可以带孩子去看漫展,给孩子报漫画班,正确引导孩子,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行为哪一个不比放纵孩子在家抬着手机看直播、刷视频更有效?更有力量?更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妈有在用心理解我的世界!?
沉迷二次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限度和理智,发展成了盲目。
身为家长一棒子打死并没有必要,尝试了解,善于发现孩子所热爱的事物身上所存在的正确价值观,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
或许在孩子们的眼中,“二次元”世界也是他们的“青春王国”!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