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每天玩手机玩到晚上十一、十二点左右睡,到现在一玩就是玩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甚至玩到凌晨三、四点才睡。
小宇妈妈非常焦虑地说:”这样下去那得了?书没读好,身体倒是先熬坏了,以后别说找工作,娶老婆都是个问题!”
2.厌学叛逆学习效果差。之前孩子还能独立完成作业,但是这段时间完全是应付,作业基本照抄,或者干脆不交,学习效果极差,基本上没有在学习的状态中,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但孩子却一脸无所谓的态度,还扬言”不想再上学了”;目前孩子的状态是:厌学,作息紊乱,黑白颠倒,沉迷手机游戏,缺乏学习动力。
3.自我封闭不讲个人卫生。由于小宇妈妈之前有想偷看过孩子手机的经历,导致现在孩子不再信任妈妈,目前大多数时候,孩子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妈妈沟通,更让妈妈难以接受的一点是,小宇现在特别不讲个人卫生,一个多月不洗澡不洗头,头发乱得像个乞丐。
经过和小宇妈妈的深入交流,我们逐步还原了小宇所在的原生家庭环境以及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列举如下:
错误管教一:(父亲)一切为了孩子好——批评、指责
剖析:
根据小宇妈妈介绍,小宇的父亲比较传统粗暴,经常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批评、指责孩子;有时候甚至严厉责骂孩子”没出息”、”是废物”,甚至扬言”这个家没希望了!”等等;尽管父亲在生活上对孩子很关照,但目前父子关系并不好,(离婚后)儿子不肯去爸爸家,也不愿见到爸爸。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压根就不会听你所说的,他只会感受他感受到的,尽管孩子爸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是基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小宇感受到的不是父亲无私的爱;
相反,是赤裸裸的伤害——自尊遭受打击、产生自我否定以及不认同的消极思维,不得不说,孩子内心的痛苦,从孩子最后不愿见到父亲,以及其种种消极行为,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伤害着实不浅。
建议:
著名心理学家梅尔兹曾说:”人的情绪及自尊状态,与行为模式是相吻合的”。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根源并不在行为上(换句话说,我们通过批评、指责的方式,要求责令孩子改变其不良行为,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甚至很多时候,连”治标”的目的都达不到)。
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情绪以及自尊状态上。也就是说,当孩子的情绪受挫、沮丧,自尊受到伤害和打击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内心的痛苦通过种种外在的消极行为表现出来,比如:熬夜、厌学、沉迷游戏、自我封闭等等,更严重地,就可能发展出自我伤害,甚至更为极端的”自我了断”事件——
就像一个15岁的青春期女孩,在父母外出工作的时候,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吞下了30多颗助眠药,等父母回来后,早已一命呜呼;另外一个初二的男孩,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直接翻过阳台一跃而下,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甩给了父母,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足以给我们敲响生命的警钟。
怎么办?记住并践行廖老思的一句忠告,问题便能大大的改善——”不要把目标当做方法”。
如何理解?我们希望孩子”放下手机”、”停止熬夜”、”回归学习”、”走出房间”等等,这一切实际上只是父母教养孩子所期待达成的目标,绝非改善孩子问题的办法;
因此,我们把心里所希望的目标告知孩子:”你不能如何如何””你这样做不对””你必须改变”等等,不仅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发自内心地产生对自我的不认同,以及产生消极失败的自我意象,最终导致不当行为变得更加严重且无法自控。
正如某位教育专家所讲:
“教育孩子最难的地方在于,我们明明知道孩子的问题所在,但是却不能直接告诉他,否则适得其反。”
切记,当父母下一次又想要批评、指责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教养目标不等于教养方法”,然后咬紧牙关,把那些伤害孩子自尊以及影响孩子情绪状态的咽回肚子里;
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只有真正掌握影响孩子情绪,提升孩子自尊状态的智慧教养方法,父母才能从源头上,帮助孩子逐渐发展出一个又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及未来前途的积极行为。
错误管教二:(母亲)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替代、唠叨、说教、强行管制
剖析:
(1)替代教育
而相比父亲”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批评指责,小宇妈妈无疑将对孩子的错误管教”贯彻”得更加深入及透彻,首先表现在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关注上,根据小宇妈妈回忆:
“因为他(小宇)的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在上个学期十月份以后,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他的学习上,主动帮他讲题,关注他的学习状况”。
正常来说,妈妈关心孩子的学习,主动给孩子提供一些辅导和帮助,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小宇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情绪状态焦虑,性子又比较急,所以与孩子发生冲突成了家常便饭。
最终导致孩子在初一第一个学期,成绩波动非常大,从原本老师口中的优等生,变成了班里中下游的后进生。
当老师问道”当父母做出哪些管教行为时,孩子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抗拒”,小宇妈妈回答得很精简——”叫起床、管手机、管作业、进她的房间”;
小宇妈妈继续介绍说:”比如今天晚餐的时候,因为昨天晚上孩子是凌晨三点快四点钟才睡的,所以我心里非常着急的。于是就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够把这个作息时间调整一下,在12点之前睡,这样下去身体怎么能受得了呢?’;结果孩子回了一句:”我的身体受不受得了,跟你没关系,你少管我!”
(2)唠叨说教
当问及”妈妈对孩子唠叨得最多的话是什么”时,小宇妈妈沉思了一会说道:”过去我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作业写完没有?’、’怎么那么晚还不睡觉?’、’你能不能少玩会手机?’、’怎么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要自己安排好时间’等等”;
小宇妈妈继续补充说:”其实在这之前,作业方面孩子都能自己独立完成,遇到问题也愿意向妈妈寻求帮忙;但是,因为在辅导孩子作业过程中,妈妈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对孩子发脾气,各种唠叨说教,导致孩子现在遇到了学习上的问题,再也不向妈妈求助了,而是依赖于’作业帮’直接抄答案。
另外,学校安排上网课期间,小宇基本上都没有上,于是小宇妈妈就经常唠叨孩子说:’学校还是有规矩的,如果持续这样下去,有可能会处分或者是停课’,没想到小宇直接回顶了一句:’我不想上学了,上学太痛苦了,不如在家里呆着好!'”
(3)强制管控
据小宇妈妈介绍:在孩子学习成绩出现波动前,手机是由孩子自由保管使用。但是,在成绩剧烈下滑后,手机由妈妈管理,周末可以自由使用,寒假和疫情期间,中午和晚上固定玩;
尽管孩子表现出极度不满,甚至为此大发脾气,但是父母仍旧坚持强制性管控孩子的手机,孩子迫于无奈只好服从,但是,只服从了一小段时间,最近两周,孩子极力要求由自己来管理管理手机,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得逞后开始日夜颠倒,彻底失控。
搞得小宇妈妈苦恼不已,用小宇妈妈的原话说就是:”现在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有点不好把握这个度,如果就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这样下去,我真的很担心他,真的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建议:
怎么办?我经常和家长朋友们强调,青春期孩子有两大特性:a独立性,b不被否定性。
什么是独立性?——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心里有数,用不着你管!”什么是不被否定性?——就是”不管我是否做好了,我都觉得自己拥有不被他人否定、质疑的资本!”,正如某位哲学家所说:”哪怕是小偷,他也讨厌别人喊他’小偷'”。
因此,无论是”替代教育”、”唠叨说教”还是”强制管控”,其实,都赤裸裸地向孩子表明了,父母压根就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拥有自动自发改变的能力和意愿。
所以,(父母)不由自主地想要替代孩子做决定,并通过批评指责、唠叨说教、强制管控等方式,以确保孩子在行为上屈从于父母;不得不说,这盘棋从一开始,父母就注定走向败局。
原因在于,尽管父母的管教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侵犯了孩子独立性和不被否定性,势必激化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导致孩子发展出”你叫我往东,我偏偏往西”的叛逆思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宇妈妈越是希望孩子作息规律,孩子反而通宵达旦;越是希望孩子认真学习完成作业,孩子却要沉迷手机排斥学习;越是希望能够走进孩子内心,孩子越是紧锁房门,自我封闭;
越是叮嘱关心孩子”不要熬夜,否则身体受不了”,孩子反而说出了那句让父母听了无比心寒的话——”我的身体受不受得了,跟你没关系,你少管我!”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所谓”批评指责”、”唠叨说教”、”强制管教”等替代教育或负强化管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有的家庭甚至在这种没完没了的亲子斗争中,把孩子推向了生命的不归路。
就像有一个14岁青春期男孩,在一次与父母的冲突中,歇斯底里地对他妈妈喊道:”是不是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个人渣,是个不可救药的人?难道我就那么不值得你们信任吗?是不是我彻底消失了就好了,你们就解脱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想要帮助孩子成长改变上,却唯独忘记了帮助孩子”止损”——停止继续伤害孩子;正如对于早已负债累累的赌徒而言,相比”翻本”更重要的实际上是”止损”。
同理,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父母的亲子关系账户早已严重透支并欠下了”巨额”的情绪负债;这个时候,父母一味地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成长改变,就无异于已经负债累累的赌徒,却仍然贪婪地想要再来一局以图翻本,结局自然是输个血本无归。
一个听了我建议的妈妈,在坚持60天实操训练后,给我发来感谢信,她在信里是这样说的:
“去年暑假后,14岁儿子忽然提出要自己掌握手机,可想而知,管理得一塌糊涂。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家里的”战争”开始频繁爆发。摔手机、断网等强硬手段都用过,但亲子关系越来越糟,孩子也越来越叛逆,家庭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网上到处看相关的教育资讯,在今日头条上无意中看到了”@廖老思父母加油栈“的相关文章,感觉眼前一亮,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与廖老思进行联系,开始了成长之旅。
在辅导中才感觉到自己多少年的教养方式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会显现,但到青春叛逆期便会集中爆发,这也是给家长的最后的机会。
按照老师的指导,改变原来的沟通方式,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孩子信任放手让他自己去管理自己。说实话,这个过程真的是修心的过程,充分放手后,孩子并不会马上变得自律,而是有一段时间持续很糟糕,在煎熬中继续给孩子信任的力量,不断强化他做好的地方,暂时忽略他没做到的。
时间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真的发生了改变。作息慢慢地有了规律,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知道作业要先完成,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相比上一次月考,全年级进步了55名,而且也能跟家人聊起学校发生的新鲜事。
这让我想起了某位家庭教育治疗师所说的话——
“不是我们教会孩子如何成为更好的孩子,而是孩子教会了父母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成长,才能够突破家庭教育困境以及教养孩子的瓶颈,切记,教养孩子,是一次无法重来的修行。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