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更喜欢一个叛逆但是独立的孩子,还是一个乖巧但懦弱的孩子?
相信多数的家长们喜欢的是二者的结合体,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前者的独立,同时也有着后者的乖巧。
但是这样的孩子存在吗?有,但是是少数,多数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都容易缺少几分创新精神,不敢去尝试,这就容易导致孩子独立的能力不足,或是孩子较晚才能学会独立。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一点,叛逆的孩子不仅不让人喜欢,甚至让人有几分害怕,因为叛逆的是未成年的孩子,思想上身体上都尚未发育成熟,虽然孩子的能力不是很强大,但越是这样稚嫩不成熟的力量,越容易对孩子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个亲戚的孩子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很好,在亲戚邻居眼中一直是评学兼优的好孩子,孩子小时候的性格也很好,乖巧听话。
但是后来孩子离开家长去寄宿中学读书,孩子的性格在不到一个学期内,就发生了巨变,据孩子的班主任反应,孩子不仅经常逃课,还在宿舍打牌,欺负同学,老师的管教孩子也都不听,十分叛逆。
家长们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原本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一到外面读书,就彻底变了个人呢,一开始家长还觉得是学校出了问题,后来才知道是家长自己出了问题。
在上中学之前,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家长们监督陪伴着,孩子还能比较乖,可当孩子去到寄宿学校学习、生活,离开了父母的束缚,孩子就彻底放飞了自我,叛逆不堪。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乖、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对孩子有着太强的控制欲,很多时候孩子都是顺着家长们的意愿走,孩子们的想法一直藏在心里。
当摆脱了家长们的控制,孩子就容易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导致孩子犯错,也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一、家长希望孩子听话的背后,是控制欲在作祟
听话的孩子是更加让人喜欢的,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印象往往也是听爸爸妈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好好学习的样子。
孩子应该听话,这无可厚非,在孩子这个年纪各方面能力都存在不足,听家长的话,听他们的指示往往是最正确的,也是最安全的。
但是家长们希望孩子们听话,不仅是因为对孩子的关爱和担心,很多时候也是控制欲在作祟。
家长都希望能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信,希望孩子能够永远听自己的话,乖乖的待在自己身边,按自己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前进。
家长们的控制欲希望孩子们更加听话,永远不跟家长们唱反调,这样的控制欲就容易导致孩子太过听话,而压抑了自己的天性。
二、过于听话的孩子,难以感到生命的激情
- 太过听话的孩子往往缺少自己的判断。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选择,吃饭的时候选择吃什么、学习的时候做到选择题、起床定几点的闹钟……这些小小的选择每一项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有我们自己的判断,孩子们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就容易缺少判断能力,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
- 太过听话的孩子也容易缺少创新精神,不敢尝试
不敢去尝试的孩子,很难有更大的收获,很多时候都只是吃“主人给的饲料”,家长们说什么,孩子们做什么,孩子缺少创新精神,导致孩子难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孩子也难以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三、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
1. 接纳孩子的叛逆。
大多数孩子会有叛逆期,时间也大概一直,都在孩子青春期那几年,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更加容易产生逆反心里变得叛逆的,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需要得到家长们的接受和理解,家长们的理解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2. 多点耐心,多点理解。
当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和行为时,家长们也要多点耐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情绪产生。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们更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叛逆期的孩子不是真的“变坏了”,只是孩子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冲动。
3. 家长们也要适度反思。
在孩子出现叛逆的情况时,家长们也应该进行反思,比如孩子出现早恋、逃课时,家长们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出现这些过激的反应,让孩子变得叛逆。
四、关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怎么看
1、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们还是应该顺其自然,适当引导,给孩子适合的培养和教育,不要急于求成。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来给予孩子适合的教育,就像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和内容,而不是急着让孩子去学习高年级的知识,这往往是拔苗助长,害了孩子。
2. 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坚定信心。
孩子的成长成才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家长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应该时不时回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想象那时候的自己对于家长们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反应和感受,让家长们更加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相信孩子能够成才。
3. 给孩子足够的独立发展空间。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陪伴,也需要足够的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家长们要学会适度放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胆地让孩子去尝试,去冒险,孩子的能力和潜能往往能令我们感到惊讶。
叛逆不应该成为批判孩子的一个贬义词,叛逆的孩子其实是更加容易独立的,因为他们敢于去尝试,去承担。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们不妨适度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