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迫“戒网瘾”,15岁的郑晓龙嘶吼着,冲父母喊道,“我要杀了你们!”
成都一家电竞培训中心的电竞“劝退”业务火了。这让创始人侯旭始料未及,单就1月18日、19日两天,侯旭就接到了全国各地近150个咨询电话。有网友将其称为“少年电竞幻想终结者”,也有网友担心,这是继“雷电法王”杨永信、豫章书院之后,又一打着“戒网瘾”旗号圈钱的手段。
为什么会有电竞“劝退”业务?侯旭说,完全是巧合。目前国内有4亿电竞用户,其中青少年占比70%以上。聚光灯下职业电竞选手的光芒刺激着大众的“电竞梦”,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渴望放弃学业、投身电竞。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天赋,九成的青少年都无法通过选拔,因此被“劝退”。
一次所谓的“社会毒打”,真的能够改变众多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现状吗?目前,这个问题依然需要打个问号。
电竞“劝退”爆火背后,是青少年对职业电竞选手的美好幻想,也是家长与游戏多年抗争的焦虑,更是电竞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但仅靠电竞“劝退”,仍无法调和沉迷游戏青少年与焦虑家长之间的矛盾。
(培训中心正在训练的青少年)
“杀死父母”
提到“戒网瘾”,有多少人还记得,2007年臭名昭著的“雷电法王”杨永信,2017年因体罚、殴打甚至监禁孩子而陷入舆论漩涡的豫章书院。这两家机构,打着“治疗网瘾”的旗号,干的却是摧残心灵、毁坏身体的勾当。结果与理想背道而驰,被治疗过的孩子彻底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愈发叛逆,走向极端。
2018年,15岁的郑晓龙从豫章书院回到成都家中,彻底点燃了心中的怒火。在豫章书院受到的体罚、囚禁、超常规训练,成为压垮郑晓龙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嘶吼着,冲父母喊道,“我要杀了你们!”错愕、愧疚,郑父一下子懵了。眼前的郑晓龙让他觉得陌生,他着实想不到,此前只是爱打游戏的儿子,送去豫章书院后竟变成这般模样。
郑晓龙沉迷游戏的那年,中国IG战队在英雄联盟S8全球赛场上,拿下首个世界赛冠军,引发国内无数玩家为之欢呼,一场全民电竞狂欢拉开序幕。电脑前的郑晓龙观看完比赛,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欢呼着,“IG牛X”、“中国电竞牛X”…..那一年,中国电竞被正名,也给郑晓龙心中种了一个梦——打游戏是可以打出名堂的!
学业被耽误,一心只想打游戏的郑晓龙,遭到了郑父的疯狂反对。在郑父眼中,网络游戏是“电子海洛因”,是“洪水猛兽”。他不允许也不接受自己儿子的人生被游戏所改变。在网上搜索“戒网瘾”一词后,“豫章书院”闪进他的视线,咨询了解后,他将儿子送进了豫章书院,哪成想,他的这个决定,却成为日后梦魇的开端。
根据郑晓龙的描述,他在豫章书院中遭到的非常规对待,变成他对父母失去信任、怨恨的缘由。在这所类似“少年监狱”的地方,他被关进小黑屋,所谓的“军训”,就是背轮胎跑步。每日超负荷的运动量透支着他的身体,也滋生他内心对父母的恨!
三个月后,郑晓龙被接回家,他爆发了。出现了上述的话语——“我要杀了你们!”而此刻的郑父,对儿子遭受的一切并不知情,甚至还抱着儿子已经戒掉网瘾的幻想,现实却狠狠甩了他一耳光。后来,郑父开始害怕郑晓龙,郑晓龙也愈发沉迷游戏,似乎只有游戏能够让自己逃离现实生活,获得解脱。
(贴在墙上的“游戏人物”海报)
“社会毒打”
侯旭第一次见到郑晓龙时,并未觉得他与其他孩子有什么区别。“他觉得我们是父母搬来的救兵,觉得我们和豫章书院一样,有抵触心理,这很正常。”在侯旭的认知里,青少年喜欢打游戏是天性,不可能不让他们打游戏。但只要不上升到心理层面,通过正确的引导,是可以让他们找到一个平衡点。
郑晓龙在培训中心发现了一种“可能”——如果游戏打得好可以当职业电竞选手,因此也愿意和侯旭沟通交流。然而,并非所有会打游戏的孩子都能成为职业电竞选手,这其中不仅需要极高的天赋,还要能耐得住训练时的枯燥辛苦。
网友将电竞“劝退”称为“社会毒打”,真正被“毒打”过的青少年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在侯旭看来,所谓的“社会毒打”其实就是一种调侃,他说,很多孩子在自己的圈子中、游戏水平确实很高,但放眼国内的话,却差强人意。同时,他们只看到了聚光灯下职业电竞选手光鲜的一面,却忽视了背后的心酸与努力。让他们意识到差距并非坏事,或许能放下当职业电竞选手的执念。
郑晓龙接受培训的头一个月里,他在英雄联盟里的游戏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这并不让人意外。侯旭说,培训中心内,按照职业电竞选手的训练强度,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更时间段中有特定的训练内容。几乎每个孩子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短期内游戏水平都能够有上升空间。但是,很快他们就会迎来瓶颈期,其中就包括对游戏的理解、决策能力及意识。这是由天赋决定的,同时,天赋也是能否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关键。“当训练时间、强度、内容都一样时,有天赋的孩子和没有天赋的孩子,差距就会拉大。”
三个月培训期满,郑晓龙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职业电竞选手。他发现,无论怎么努力,自己的段位都没有像想象中一般再次提升。只能“落荒而逃”,心中当职业电竞选手的幻想也就此破灭。
郑晓龙不再沉迷游戏了吗?据侯旭了解,并没有。很多时候,“劝退”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家庭离异、校园欺凌。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越大,越促使孩子投身虚拟世界寻求慰藉。“毕竟培训中心不是心理机构,无法根除心理问题。”侯旭说,自己的团队唯一能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电竞价值观,让他们在电竞中获取正能量——谦虚、坚持、团队协作,以及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郑晓龙只是来这里的90%青少年的缩影。
(九成以上的青少年都会被“劝退”)
“为爱妥协”
“我游戏打得好,是不是能当职业选手?”
“孩子不愿意读书要专业打游戏,有没有希望?”
这两个疑问,是侯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这背后,有青少年对职业电竞的美好幻想,也包含了家长的焦虑。
侯旭没有想到,初衷为青训队输送电竞人才的培训中心,“劝退”业务竟意外走红:让孩子在三个月里认清与职业电竞选手的差距,知难而退。极具天赋的输送进青训队,接受系统地高强度训练;天赋不够的经历“社会毒打”后,回归现实。在网络上,很多家长也在发声,认可电竞“劝退”的同时,赞许“提供了新的思路。”
侯旭说,现在部分家长也在深入了解电竞行业。面对孩子与打游戏的矛盾时,他们选择妥协:不妨让孩子试试,看看到底是不是这块料,“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李森夫妻俩,就是为数不多地认可并支持儿子走电竞道路的家长之一。
李森夫妻家在北京,两人都是大集团的高管。平时工作很忙,陪伴儿子李文希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两人慢慢发现,李文希不爱和他们说话,表现得很冷漠,不仅如此,还喜欢上打游戏,在电脑前一玩就是一整天。
儿子是不是有网瘾了?这是两人的第一反应,随后便忙活着找心理咨询,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十万。李文希的状况依然没有好转。
两人一商量——“既然爱打游戏,那就走电竞路吧。”通过朋友介绍,两人找到侯旭,把李文希送到了成都。
李文希确实在游戏方面有天赋,这让侯旭印象深刻。一款名叫“守望先锋”的游戏,他达到了4000分(该款游戏4200分以上即可达到职业水平)。侯旭回忆,李文希在这款游戏里很自信,他能够在脑海中迅速构想出一套作战思路,并配合队友拿下胜利。但也因为自信,他会将游戏失败“甩锅”给队友,认为是其他人“太坑”。
“菜是原罪。”这是网友对被“劝退”少年的评价。在“游戏鄙视链”中,打得不好就会被嘲讽,青少年深谙这个道理。李文希也不例外,这是他的短板。侯旭说,孩子们大都将过错推到他人身上,却不会从自身找问题,这也限制了他们本身的提升。
李文希也被“劝退”了,因为他只能到4000分,突破不了属于自己的“天花板”。但李森很高兴。培训结束,他给侯旭打电话,语气中都是兴奋与欣慰。“你们训练太有成效了,现在孩子一天跟我们说的话比之前一年说的话加起来都要多!”对于李森来说,李文希能不能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其实并不重要,他在意的,是能否拉近夫妻俩与李文希的关系,找到彼此相处的最佳模式。现在,李文希时不时就会与李森聊聊游戏上的事情,包括收获、包括成长。
侯旭也在思考,“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电竞“劝退”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许就是让更多沉迷游戏的孩子,能够在与家人相处方面找到平衡点,缓和因游戏与家人的矛盾。
“孩子王”杨晓晨
家长把培训中心视为解救孩子的“稻草”,孩子把培训中心看作电竞职业的“门票”。想获得孩子们的认可,就得有游戏领域能够碾压他们的“孩子王”。如果你在各大电竞比赛当中见到一个分析缜密、谈吐犀利的解说,那就是杨晓晨。孩子们从不叫杨晓晨为老师,而是“520”——这是他2009年使用的游戏ID后缀,沿用至今。
在成为专业的电子竞技解说之前,杨晓晨还是一个被父母大骂的问题少年。从爷爷奶奶那要到零花钱,晚上泡在网吧,白天睡一整天。
2007年,他高二没上完就被劝退。因为打游戏的缘故,他无法安心投入学业,索性辍学在家,过上了睁眼就是游戏的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只能伸手向爷爷奶奶要钱。之所以选择晚上通宵打游戏,是因为“夜机”上网便宜。从晚上十点到早上七点,杨晓晨从网吧出来的时候,闻了闻自己衣服,“感觉臭得要死。”
没上学的那几年,他与父母的关系降到冰点。下午睡醒,他匆匆吃上两口饭菜,穿衣服往出走。
杨父大骂,“你死在外边吧,只会打游戏,未来能有啥出息。”
“随便你,我也不用你管。”他摔门而出,一头又扎进了网吧。
电子游戏就是网络毒品,这是那个年代至今,绝大部分家长的共识。然而对于杨晓晨来说,这是他辍学后唯一想做好的事情。“我一定要打出成绩,一定要让别人看到我在游戏方面有出路。”这个想法萦绕在他脑海中好多年。
后来的故事,就想那句最俗套的谚语所讲的那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他成为了职业游戏解说,在圈子中有了名气。当父母在《四川日报》上看到了杨晓晨的专访,才知道儿子这几年都在干什么。他的爷爷专门买了一份报纸,在小区里见到邻居就显摆,“你看我孙子登报了。”那是杨晓晨为数不多的最满足、最有成就的时刻。
再后来,杨晓晨通过成人高考,拿到了大学文凭。如今,31岁的他各地出差,解说电竞比赛,还担任着翼之梦的教练。面对一个个被送来的孩子,他仿佛看到了18岁的自己。他感慨,自己很幸运,但并非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当年像我一样泡在网吧的少年比比皆是,可是最终能走上电竞路的不超过五个人。”
过往的经历让他明白,对于青少年来说,游戏水平、天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电竞价值观。电竞产业下,不仅仅只有职业选手,还有解说、周边活动策划等职业,这些都是青少年需要了解的,“不能一条路走到黑,相较而言,学业、知识更为重要。”
“药在哪里”
电竞到底是什么?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很多家长也不知道。
从1989年,到2020年,电子游戏在中国走过了31年。它曾被视为电子海洛因、洪水猛兽,而如今,它正以新的姿态破土而生——电子竞技。
青少年应该明白“打游戏≠电竞”,电竞也不应该成为沉迷游戏的理由。最近几年,国内的电竞培训中心有很多,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电竞专业。侯旭说,虽然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竞正式列入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但目前开办电竞培训机构并不需要特殊的资质证明,希望未来政府能够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对电竞行业进行规范。同时,教练人员需要具备电竞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懂得科学训练方法,“不是说游戏打得好就可以当教练,毕竟青少年还是一张‘白纸’,不能让一些世俗气息影响到他们的成长。”
在杨晓晨心里,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爱好,并无对错之分,而对于那些偏见最好的反驳,莫过于自我的成长。电子游戏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但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够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竞技中有所收获。“宜疏不宜堵。”重点是让青少年认识到,电子游戏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而电竞则是一个职业——一个需要天赋,同时也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体力的工作。
在采访中,侯旭反复强调,培训中心提供的并非电竞“劝退”业务,也不可能实现孩子对游戏的劝退,中心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对电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验到电竞从业者远没有聚光灯下的光线从容。“彻底解决沉迷游戏问题的‘药’在家长和学校那里。”
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侯旭接起电话。
“喂,我儿子打游戏打疯了,你们这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