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学校杨永信(杨永信戒网瘾中心)

豫章书院是我国江西四大书院之一,享有江西四大书院之首的盛名,在清代时,颇受重视,以至于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型书院之一。

作为历史悠久而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术圣地,21世纪的豫章书院却成为了为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的灰色地带,体罚、殴打、监禁,种种虐待孩子身心的暴行,披上了一层文化的外衣,任由“恶魔”的爪牙肆意延伸。

随着新闻报道、志愿者们以身试险的文章视频的传播,“豫章书院”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人们不禁要问,豫章书院到底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豫章书院”事件。

(1)学术圣地?羊皮之下的恶魔之实!

“豫章书院”事件中的这一机构,并非自古以来的,闻名遐迩的豫章书院,它的全名是“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以下简称“豫章专修学校”),这所机构只是假借着“豫章书院”的名号,为自己制造招生噱头。

2013年,吴军豹创建“豫章专修学校”,对外宣称能够以国学改造有网瘾的孩子。

国学,改造,网瘾,这几个关键词深深地击中了备受青春期叛逆之痛的父母心,加之豫章书院之名气,近年来热度高涨不下的“国学热”,家长们纷纷动心,听信了校长吴军豹的伪善的一面之词,怀揣着美好期待,满怀信任地将自己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送进了这所以纯良之名,行暴虐之实的牢笼。

不知道的是,他们转身关门的瞬间,也为自己的孩子关上了通往明亮的大门。在阴影中,吴军豹的“国学改造之道”,显露出了其真实的面目。

(2)静心?痛心!

就在家长们离开“豫章专修学校”后,所有进入学校的学生,都会被关进一个叫做“静心室”的小黑屋,虽然以静心的名号,但吴军豹等人静心的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

小黑屋的环境极为恶劣,空间狭窄,多人一室,只提供一个坑位用以上厕所,每个“入学新生”,都需要在小黑屋中幽闭七天,其间,孩子们睡在破烂垫子上,每隔三天才会送来一桶水和发霉生虫的馒头。

在饥饿、失眠、肮脏的折磨下,孩子们的体力与精神意志逐渐崩溃,一个曾经待过“豫章专修学校”的女孩说过:

我在里面想过很多次去死,可是他们把我的内衣都拿走了,我实在没办法;我很饿,但长着虫子的馒头我吃不下;到最后我只想自己变成里面的一只蟑螂或者老鼠”。

这段话令人痛心,如果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学校经受了这般非人的待遇,是否能够原谅当初那个毅然将孩子送进去的自己?然而,为期一周的监禁只是一个开始。

(3)国学?糟粕!

七天监禁到期后,“豫章专修学校”会要求孩子们“自愿”签署一份协议,其内容是未知的,但学校规定如果不签署这份协议,则不能离开小黑屋,根据学校对孩子们进行身心虐待的“教学”内容。

我们大概可以推知这是一份免责协议,在监禁的威胁下,孩子们被迫签了名,而这一过程,实际上违背了协议合同签署是出于双方自愿且知晓合同内容的原则。

吴军豹等人屡次触碰法律的底线,在之后的日子里,愈加得寸进尺。

 

“豫章专修学校”章程条目繁多,若不慎违规,这些孩子们则面临着极为严苛的体罚。

他们每天六点多需起床去拜夫子像,学习古代礼仪,背诵古文,学校纪律森严,对于学生采用军事化的、压迫式教学,据知情者透露,这些孩子每天只能喝一次水,见到人必须要鞠躬,被子要叠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生活环境不允许有一丁点的灰尘,哪怕是极为微小的角落,都要一尘不染,时时刻刻都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巡视检查,倘若被发现有违规之处,学生们所面临则是严酷的体罚。

 

在体罚中,让这些孩子们事后还心有余悸的是“龙鞭”和戒尺。“龙鞭”是一根细长的金属棍棒,而戒尺,则是长达半米的铁尺

教官和老师在体罚上,丝毫不会手软,在这样严苛的体制中,挨打受罚是家常便饭,孩子的身上时常留下的淤青与伤痕,没人敢说,也不敢反抗,因为这意味着将会迎来更为痛苦的生活,同时,在班级中还实行着“连坐”制度,即一人犯错,全班受罚。

当众处罚的触目惊心,“连坐”制度的荒谬极端,每个人的头顶都盘旋着恐惧的乌云,在举目无亲的城市边缘,在无人知晓的黑暗角落,这些孩子们只能忍受。

 

“豫章专修学校”以国学之名,行使的却是封建糟粕之实,他们教化学生的方式,并非晓之以国学之理,动之以师生之情,而是用恐惧震慑。

入学的学生,从小到十来岁的小学生至大到十八九岁的成年人都被高压环境下的绝对权威所深深压抑,他们曾数次尝试着自杀,喝洗衣液、用玻璃碎片割腕,许多孩子在经历这一事件后,深陷抑郁等精神疾病。

当家长们从吴军豹手中满意地领过一个个乖驯、听话、顺从地“好孩子”,实际上这些服从,都是以牺牲每个孩子的自然天性和作为人的生命力为代价换取的。

 

(4)沉默?呐喊!

“豫章专修学校”的非法行为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了热烈的关注与讨论。

自2017年至2019年,一直都有媒体追踪报道此事,不少的受害者勇敢地站了出来,配合媒体,利用法律武器,直面阴影,揭露吴军豹等人的恶行,同时还有许多志愿者铤而走险,深入“豫章专修学习”进行调查和证据搜集,在这一过程中,有人经受吴军豹之流对个人信息的“人肉”和长期的网络暴力及人身威胁,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自杀。

然而随着整改、重新开张,“豫章专修学校”似乎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讨论的声息也逐渐微弱黯淡。

直到2019年某博主发了一篇文章《因为曝光豫章书院,我朋友被他们报复到自杀》,这一事件又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

 

恶人猖狂,勇者受挫,当人们怀疑罪恶是否能得到惩处,正义是否能得到伸张之时,2020年7月7日,“豫章书院”非法拘禁案一审宣判,创始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其余主要成员分别被判处十一个月至二年七个月不等。

“豫章专修学校”关门了。

(5)阴影滋生,谁之过?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不止有一个“豫章专修学校”,在网上搜索“戒网瘾”,仍然有许多机构在做广告,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密密麻麻的有关因为去了戒网瘾学校而受伤甚至死亡的新闻标题。

二者在同一界面,显得讽刺而令人唏嘘。

 

杨永信的“电击疗法”,“合肥正能教育”致人死亡,“豫章专修学校”监禁、体罚与猥亵……这类改造网瘾青少年的非法机构,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是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

被送进戒网瘾机构的孩子居多处于青春期,叛逆、躁动,处于自主意识的觉醒期,三观也正处于塑造阶段,不够稳定,易于受到外界的诱惑与影响,如今家家户户都配备着众多电子产品,网络世界里的信息洪流冲击着青少年的内心,游戏也捕捉着玩家的心理弱点,形成了一套上瘾机制。

在种种干扰之下,心理与生理的成长让青春期的孩子时常陷入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力求挣脱管束的心理,与家长形成对抗关系。

 

这个时候,家长通常会采用以硬制硬的方式,希望以自己的权威使孩子变得听话,但往往南辕北辙,激化矛盾。

实际上,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处于成长的需要,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渴望自主决定的心理需求。

这意味着,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的存在,而非他人的依附者与附属品。

这种意识固然合理,但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局限,孩子们心智的成长并未跟上独立需求的增长,因而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将自己与孩子置于平等的位置,倾听孩子在青春期时的内心想法,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给予引导,而非以高压的形式对其需求进行说教压制。

 

但中国大多数家庭依然保留着森严的家庭等级制度,认为家长是毋庸置疑的权威,忽略孩子的需求与内心波动,认为孩子叛逆就是不听话,网瘾就是孩子与电子产品的错,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何谓“听话”?网瘾的背后,是否也蕴含着家长对孩子关心教育的失职?

在中国,我们总是能听到对孩子有以下几种评论:“乖孩子”、“好孩子”、“听话”、“懂事”。

在这些话语的背后,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即父母要求孩子顺从,而这些都是自上而下所做出的评论,当父母习惯于自身的权威地位,对于孩子的违背自身意志的行为就会产生愤怒,这时候就会有“翅膀硬了”的说法,翅膀硬了也就意味着,孩子可以自由飞翔,不受自己的管控,然而我们的家长,出于担忧、焦虑或是对自身地位的固执坚守,似乎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独立意识,习惯于以强硬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他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父母与孩子,共同拉着一根皮筋,都执着地往各自的方向拉扯,然而紧绷的结果就是断裂,最后互相伤害,然而这也并不是说就要彻底地放手,所谓“没有一种自由是不受约束而存在的”,紧绷时刻的松手,一方失去,一方得到的是更为深刻的伤痕。当我们回归皮筋这个类比时,会发现,彼此的关系应当是依托其拉力,慢慢靠近,并且保有一定的距离,给对方适当的空间。

 

其次,戒网瘾学校之过不容小觑。

当我们回归“豫章书院”事件,就会发现它正是利用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以国学之名美化其丑陋行径,以豫章书院的文化品牌粉饰满含败絮的内里,“豫章专修学校”的制度,是极端化的权威压制,包含着三大罪状:污名化国学,丑化豫章书院,戕害生命。

 

我们必须要警惕,任何以积极美好的概念为噱头的宣传,因为也许宣传的主体就利用某些概念的模糊性而将自己的非法行为融入其中,作为看似合理的概念支撑。“豫章专修学校”校长任伟强在《今日说法》的采访中,认为“负强化”和“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措施,这种表述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用什么方式,控制在什么程度以内去实行,“豫章专修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利用了这些定义宽泛而看似合理的概念,触碰着法律底线。

国学不是教人顺从,不是泯灭人的个性,不是死守森严的等级制度,孔子就曾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任何以国学之名,行使压迫的行为,都是对于国学的污名化。

 

豫章书院作为历史近千年的一大文化圣地,却被这样一群小人所滥用,自“豫章书院”事件之后,人们提起这一知名的书院,映入脑海的不再是历史上朱熹王阳明讲学的文化底蕴,不再是孕育过多少才子、启发过多少智慧的灵秀之地,而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社会事件,是令人发指的人心之恶。“豫章专修学校”是对豫章书院的丑化,更是对宝贵的历史文化瑰宝的玷污。

 

有什么比残害一个鲜活的生命更令人扼腕叹息的呢?在“豫章专修学校”中,人的尊严被任意践踏,规训与惩罚成为了制度运转的不二法则,肉体上的疼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然而精神的创伤要如何修复?

这些孩子们在本该尽情施展活力的年纪里备受压抑,当服从成为唯一的美德,我们谈何创造,谈何活出自我呢?

走偏了的教育观念与畸形高压的手段一拍即合,最终所迎接的,只能是扁平的牺牲品。

(6)结语

“豫章书院”事件是一个沉重的悲剧,其中反映出来的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家长自身定位与人心之险恶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是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们常讲“顺应自然”。

不只是顺应客观的自然环境,更应当尊重理解,要循循善诱,而非咄咄逼人。

要去塑造成立体的存在,而非压制为单薄的片段,当我们理解了孩子,这些非法的机构也就难有可趁之机。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232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午3:38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午4:15

相关推荐

  • 电竞职业对社会(电竞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你们天天瞎打游戏,十句话九句不离电竞梦,你们有那天赋么?能承受那种巨大的痛苦吗?没有就醒醒吧,不要耽误前程。 前些日子,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电子竞技员…

    2022年5月13日
  • 怎样改变孩子玩手机网瘾大学生

    玩手机网瘾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未来发展,还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父母或监护人,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帮助孩子摆脱玩手机…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1月11日
  • 暑假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网游

    暑假到了,孩子们迎来了一个长达两个月的假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沉迷网游的时候。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网游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首先,家长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个…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5月28日
  • 如何对待网瘾叛逆期

    网瘾和叛逆期都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问题,但处理方法不同,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瘾是指在网络平台上沉迷,过度使用网络社交、游戏、视频等应用程序,导致身体和心理疲惫,影响学…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9月5日
  • 儿子大了不谈恋爱怎么办

    儿子大了不谈恋爱,是许多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父母可能会感到担忧,但应该先理解儿子的感受和想法。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儿子大了不谈恋爱的原因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伴侣。 儿…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7月13日
  • 防沉迷不需要扫脸的游戏

    防沉迷不需要扫脸的游戏 ——中国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作出了限制。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未成年人…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4月15日
  • 戒网瘾韩服(lol戒网瘾)

    文森特入驻虎牙这段时间天天跟节奏双排上分,他俩的国服段位早就登上王者,再在国服玩让文森特觉得没有意思,遇不到职业选手,为了有更好的游戏体验,文森特和节奏转到韩服Rank,势必要为韩…

    2022年5月12日
  • 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是病吗

    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在外人面前我看是非常坚强,面对近一年内发生的好多事情,以前再苦再累至少我们是两个人共同扛着,因为老公突然的离去,留下我一个人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如…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2年5月25日
  • 网瘾禁孩子老是想玩手机

    网瘾禁孩子老是想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手机成为了他们追求快乐和逃避现实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学校和家长实行网…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10月27日
  • 黄渤沉迷游戏(黄渤游戏电影)

    熟知《向往的生活》的观众都知道,蘑菇屋白天是最忙碌的,何炅黄磊负责各种买菜选购,刘宪华和彭昱畅负责领队干农活,不定期的嘉宾也是跟着大家的节奏各种活儿干起来,比如李小冉和佟丽娅会刷碗…

    2022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