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精神病怎么治(沉迷游戏 精神病)

烈阳高照,春风亦炽。

饶是大家自诩才智卓绝,风雅超人,也在这未至酷暑胜似酷暑的天气里汗流浃背。前几次论战,打出了火光,彼此之间的隔阂之种似已种下。唯有一老一少让人捉摸不透。老的,是今已五十有余的精神科医生马老师,小的则是悥学创始人悥老师。

骄阳,有时候就像是人心的骄傲,只能在空中悬挂着,只能炙烤大地,只能带来无穷无尽的高温。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精神分析师刘老师穿着一件典雅的西装裙,看起来既有些清凉,又有些端庄。后现代主义咨询师兼神秘学大师张老师,则旁若无人地披着一件丝织的冰丝道袍。心理学硕士徐老师一如既往地,一身干练的短袖长裤。

马师:诸位老友,我们开门见山,今天来讨论一下如何根治游戏成瘾

刘师:嗯,这几年身边玩手机玩电脑的小孩越来越多了,其中不乏因为玩游戏和家人闹矛盾的,更有甚者会因为玩游戏而选择自我伤害。

徐师:好题目。

马师:游戏成瘾正在成为现如今的一个心理学热门话题。不仅是我们,国际上的心理学协会们基本上都在探讨这个话题。截至目前为止,却尚未出现一种可复制的,行之有效,且被普遍认可的治疗技术。在座的各位都是某个学派的实践者,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的学派本身出发,谈一谈对“游戏成瘾”的理解,以及给予根治思路,乃至根治方案。

刘师:好。弗洛伊德提出了力比多的概念,之后力比多的概念不断被延伸,直至变成生的本能,或者说欲望的本能。力比多支撑着我们生存,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力比多是潜意识的,不是意识的。因而我们意识不到力比多,但是会受到力比多的影响。我认为游戏成瘾,就像是被潜意识,被这个想要玩游戏,不断不断玩游戏的欲望控制着的一种状态。这是一种潜在的,难以察觉的。当事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潜意识

徐师:言必弗洛伊德,不见半点方案。游戏成瘾,是一种心理影响生理的典型现象。心理学以“心流”,也就是flow来指代短时间的高度专注状态。在心流持续期间,个体的生理机能会遭到抑制,一些基本的需求会被自动屏蔽。比如我们看到玩游戏玩得入神的人,往往较少上洗手间。更常见的是,玩游戏玩得极其专注的人,甚至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喝水,熬夜通宵。

悥师:心流并不是游戏成瘾的专有名词。但凡进行某些需要专注的事情,就有可能激发心流。心流是这个过程的简称,就好像是突然间有电流闪烁过自己的身体,大脑中一下子变得清明清灵,念头通达。而这种状态并不叫成瘾状态,而叫做“高峰体验”。

张师:嗯。这种状态除了在游戏者身上看到,在得道高人的身上也会看到。佛家讲的四大皆空,了却凡尘。道家讲的太上忘情,道法自然。以及……

徐师:停停停。

刘师:这种状态它也不是意识在控制的。就像是你想要修行,不是你想静心就能静心。我们的潜意识中交织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是混乱的,就像我们有时候做的梦一样,没有逻辑,没有线索。

张师:说回成瘾。我相信你们都有过治疗手机成瘾的经历。当事人的家长陈述的内容,大多是责骂对方只顾着打游戏,其他什么都不做;一拿走对方的手机,对方则立刻暴怒,反应剧烈;无法理解对方为什么会因为一台手机发这么大的火。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心魔这个词。这个词用来形容游戏成瘾我觉得挺贴切的。

马师:游戏是那些孩子们的心魔?

张师:什么是魔?魔就是心中的负能量。心魔只会拉扯着我们前进的步伐。游戏成瘾把孩子的心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任何一个家长在反馈孩子游戏成瘾时,都难掩眼中的不解和惊惧。孩子竟然会因为手机而向自己大打出手。在那个瞬间,孩子就像是陷入到了疯狂之中,不仅听不见,甚至会愈演愈烈。这样的情形不就是状如疯魔吗?而孩子的魔在心里,这可不就是心魔了?

徐师:可笑!神神叨叨!有神就有魔,有天堂就有地狱。这是你们这些披着学术外皮的人的可笑二分法。你还妄想否认孩子,否认是孩子的问题?你所谓的治疗,就是摆几张牌,请几个大师来家里开坛做法吗?然后言之凿凿,恶灵附体?打游戏,是人在打游戏,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要根治游戏成瘾,要从人本身入手!要治人,不是治鬼!

张师:你哪只耳朵听我说是恶灵了?我说的是心魔!心魔!你也有心魔,我也有心魔!我们都有心魔!这是我们因为凡胎素体而必然有的缺陷!心魔是多种无法言说的情绪感知的结合物,比如贪嗔痴,比如酒色财气,生考病死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些都是我们要经历了。也是修行的意义所在。

刘师:心魔就像是每个人的情结一样。它是我们的心理状态被固化到某个阶段的体现。游戏成瘾,可以理解为是把游戏内化到自己的内在,化成了一种过不去的情结绑缚。就像是一道锁一样,锁住了由内向外的可能性。要根治游戏成瘾,需要从潜意识入手,一步步深入到当事人的潜意识深处。将无意识意识化,从而……

徐师:现在是21世纪,不是1世纪。凡事都讲究证据,凡事都要有科学依据。如果没有,那就是在谋财害命。游戏成瘾的病灶,不在虚无缥缈的心魔,而在已经养成的条件反射现象,以及充斥着大量自我放弃,自我沉迷,自我堕落的核心信念。当事人通过游戏所架设的虚拟世界来回避现实世界的诸多问题。这是消极的应对。要处理的是当事人的思维信念,要矫正的是价值观念。

悥师:诸位,游戏成瘾,它是一种病吗?

马/刘/徐/张:不是吗?

悥师:就像我之前反驳心流的庸俗定义那样,为什么做其他事情出现的是“高峰体验”,而打游戏却是“成瘾病态”呢?两者有区别吗?

徐师:如果按照定义来说。心流的确不只适用于游戏。人类在进行其他活动也的确会有废寝忘食的忘我状态。而对于某些神经过于敏感的个体来说,突然的干预活动,也会使其产生激惹反应。

张师:但是打游戏打多了的的确确会有问题啊!一直沉迷游戏,就像是被心魔反摄一样。

悥师:问题真的在当事人身上吗?问题真的只关乎当事人吗?问题真的构成了问题吗?

马师:原来如此。悥小友,你是说,孩子沉迷游戏,父母也有责任?!!这着实有些惊世骇俗。

刘师:原生家庭。嗯,原生家庭。

悥师:愿意听孩子说话的只有手机。

刘师:愿意承认并尊重当事人存在的只有手机。

张师:问题就发生在问题之上,这样的问题绕了一大圈。唉。

马师:难得你们没有吵起来。

悥师:我觉得这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目前普遍的家庭教育。

张师:善哉善哉,自有因果。

徐师:游戏成瘾,必要时还是要隔离治疗。

刘师:温暖的亲情,可疗愈精神疾病。

马师:今天就这样吧。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106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午1:56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午1:57

相关推荐